——徐州经贸学校开展“清风”志愿暑期社会实践
“1949年1月15日至3月2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机关就设在铜山县(现为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郝家大院……”,暑期,在渡江战役党史纪律教育基地,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青年党员,给参加警示教育、纪律教育的党员干部做志愿讲解服务。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在精读原文、专题党课、警示教育、辅导报告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习形式,组织15名青年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在渡江战役党史纪律教育基地、苏轼纪念馆等党纪教育教学点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师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资源基地,淮海战役结束后,总前委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研究和制定了渡江战役方案,决胜千里,震惊中外。革命的胜利是依靠严明的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为所有党员及各级党组织之最高责任。志愿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真研读党的纪律,不断强化组织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始终严守纪律规矩,坚守入党的初心,明确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让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古以来见贤思齐就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在苏轼纪念馆,志愿者通过讲解苏轼一生的经历与卓越政绩以及任职徐州期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历史功绩,引导党员干部向“贤人”看齐,以榜样为标杆,树立清廉从教的理念,养成洁身自好的作风。
朱德楼不仅是徐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干部群众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的源泉。在家风厅,志愿者带领参观的党员干部重读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书信、照片等珍贵档案材料,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革命先烈的家风、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党员的家风,通过讲述他们的家风故事,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廉洁持家的风范,树立廉洁、清正的家庭教育观念,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
经济开发区廉政教育馆设置了序厅、旗帜篇、警示篇、践行篇和尾厅五个板块,通过短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现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一桩桩违法案例、一封封忏悔书信,深入剖析案例,以案明纪、以案示警、以纪正行,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新路径、新方法,依托志愿讲解、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创作“清风徐来”廉洁文化短视频,开发建设可跨校共享的廉洁文化在线教育课程,弘扬廉洁精神,塑造品格典范,加强廉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廉政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推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